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单细胞水平肾癌研究揭示潜在药物靶点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科学家开展了迄今最全面单细胞水平肾癌研究,发现表达IL1B基因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恶化至关重要,可作为治疗肾癌的靶点。目前已有药物靶...

人民网 | 2022-12-05 10:32
无需刺破手指即可检测血糖水平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院报告了一种无需抽血即可测量血糖水平的新方法。...

人民网 | 2022-11-29 15:14
我国科学家揭示 肠道真菌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左涛研究员团队在《柳叶刀·微生物》上发表综述,揭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和肠道稳态的重要作用。 肠道真菌菌群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一个微小但非常...

人民网 | 2022-11-14 12:02
反复感染新冠会增加器官衰竭风险

据发表在10日《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圣路易斯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研究人员发现,反复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出现不良健康...

人民网 | 2022-11-12 14:35
污染物触发可编程细菌发出实时信号

如果化学品泄漏到河流中,在20分钟内未被注意到,其对河流造成的污染或许已经无可挽回。现在,一种活生物电子传感器可以为这一问题提供帮助。美国莱斯大学领导的团队开发了可...

人民网 | 2022-11-07 09:05
新冠灭活疫苗阻止重症感染或更有效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新冠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诱导的T细胞反应的总规模是相似的,然而,灭活疫苗使免...

人民网 | 2022-11-02 09:45
干细胞衍生的类器官可模拟甲状旁腺组织

27日发表在《干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干细胞衍生的甲状旁腺类器官(PTO)可能为未来的生理学研究和药物筛选铺平道路。...

人民网 | 2022-10-31 09:13
研究发现半脑就能识别文字和面孔

一项关于大脑可塑性和视觉感知的研究发现,儿时接受过切除一半大脑手术的人,80%以上的时间都能准确识别出两个单词或两张脸之间的差异。考虑到切除的脑组织的体积,这一准确性...

人民网 | 2022-10-29 08:48
科学家研究体外生成毛囊新策略

据近日的《科学进展》杂志报道,来自日本的一组研究人员研究了毛囊生长和头发色素沉着的过程,成功使培养物中产生了毛囊。他们的体外毛囊模型增加了对毛囊发育的理解,有助于...

人民网 | 2022-10-26 09:14
长期新冠症状影响不容忽视

新华社堪培拉10月13日电(记者岳东兴 白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澳大利亚成年人群体中,近三分之一感染者的症状...

人民网 | 2022-10-19 08:51

植物免疫受体蛋白可“双重免疫”

  • 9月21日晚,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柴继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揭示了细胞膜受体蛋白是如何一边识别病原菌,一边抑制病

研究发现半脑就能识别文字和面孔

  • 一项关于大脑可塑性和视觉感知的研究发现,儿时接受过切除一半大脑手术的人,80%以上的时间都能准确识别出两个单词或两张脸之间的差异。考虑到切除的脑组织的体积,这一准确性

反复感染新冠会增加器官衰竭风险

  • 据发表在10日《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圣路易斯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研究人员发现,反复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出现不良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与大脑“对话”

  • 发表在近日《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联系。这个以前未知的“回路”涉及3个系统作用的组织,即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中国临床医生

  • 《中国临床医生》(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部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华东地区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

人造脊髓植入物有望使瘫痪者恢复行走

  • 实验结果表明,80%的测试对象恢复了行走能力。这一突破的意义在于使用了患者的组织样本,通过模仿人类胚胎中脊髓发育的过程将其转化为功能正常的脊髓植入物。

家具释放甲醛深层机制揭示

  •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和北德克萨斯大学联合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进一步加深了释放甲醛的理解,开发低成本方法。团队已为该方法申请了专利,相关研究最近发表在最近的《

中外医学研究

  • 《中外医学研究》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

入秋需防温燥

  •   燥邪常见于秋季或气候干燥的环境中。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又会表现为凉燥。

新冠灭活疫苗阻止重症感染或更有效

  •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新冠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诱导的T细胞反应的总规模是相似的,然而,灭活疫苗使免